【會考國文試題解析】

 

近年國中會考的出題方針已非秘辛,高達近百分之70的文意分析與閱讀理解,考驗孩子的作答方針與耐心。

這邊示範如何拆解相對艱澀的109教育會考文言文考題。

 

【例題一】

杲杲1冬日出,照我屋南隅。負暄閉目坐,和氣生肌膚。初似飲醇醪2,又如 蟄者蘇。外融百骸暢,中適一念無。曠然忘所在,心與虛空俱。」關於這首詩的分析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{109會考}

 (A)本詩為一韻到底的五言律詩       (B)以飲美酒比喻午後昏昏欲睡的狀態

 (C)描寫層次由外而內,鋪陳歡聚之樂 (D)呈現冬日曬太陽時,閒適自得的心境

 

◆ 在解題時,一定要冷靜擷取選項中的關鍵字:

(A)詩中是否換韻?

(B)喻體跟喻依對象是否正確?

(C)歡聚代表文章中有「一群人」

(D)心境與冬陽是否出現?

 

依據偶數句押韻的原則,可清楚看出本詩出現了兩種韻部,與(A)敘述有違。

而第五句「初似飲醇醪」可以清楚看出是「……像喝了美酒一樣」與(B)選項相反。

(C)選項是同學最常選錯的答案,大家都聚焦在「由外而內」一句,忽略了文章中從頭到尾都只有作者一人,並無歡聚之景。故得證。

 

【例題二】

荊州街子葛清,自頸以下,遍刺白居易舍人詩。荊客陳至呼觀之,令其自解,背上亦能暗記。反手指其札處,至「不是花中偏愛菊」,則有一人 持杯臨菊叢。又「黃夾纈林1寒有葉」,則指一樹,樹上掛纈2,纈上花紋極 細。凡刻三十餘首,體無完膚,陳至贊為「白舍人行詩圖」也。


根據這段文字,下列關於葛清的敘述,何者正確? 

(A)刺青內容取自白詩 (B)獲贈白舍人行詩圖 (C)主動展示身上的圖文 (D)詩句圖文皆刺在背

 

◆ 這是一篇相對新穎的詩文,乍看之下較難判斷通篇文意,導致學生錯誤率偏高,但同學依照選項的線索去輔助判斷,會發現答案坐落的文句其實都是相對淺顯的。

(A)刺青的內容為何?

(B)是否受人贈與?如有,又是何物?

(C)關鍵在是否「主動」?

(D)刺青所在位置?

首段第三行便即揭示刺青的內容,非常白話,同學若對作答有自信,馬上便找出答案了。

從敘述可知,作者將這幅畫刺在身上,並無何贈與關係,與選項B不相符。

從第一行末句「令其自解」可知是陳至請求葛清將衣服褪去。

第二句「自頸之下」已概括葛清刺青範圍,與D選項相違背,故得證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解析老師 江宇軒老師

相關課程資訊請見:國中國文/會考國文班課程